干簧管浮球液位计在150℃至200℃的高温工况下,其核心部件(干簧管、浮球、密封件)需进行以下特殊设计以确保性能稳定和寿命延长:
干簧管设计
材料选择:
簧片需采用热膨胀系数低的铁镍合金,并在150℃以上工况下需考虑弹性衰减问题。
磁性材料应选用居里温度高于使用温度20%的硬磁材料(如钐钴磁体),避免在300℃以上退磁。
温度补偿与散热:
可增加散热片或强制风冷,降低触点温升(如环境温度70℃时,散热片可使触点温度控制在85℃以内)。
可采用双金属片结构或内置温度传感器,实现触点压力自动调节或超限保护。
浮球设计
耐高温材料:
浮球需采用耐高温磁钢(如钐钴磁体),并采用360°环磁设计,确保在300℃以上不退磁。
对于200℃以上工况,可选用陶瓷或高温合金材质,避免浮球因高温腐蚀或老化。
结构优化:
浮球内可填充惰性气体(如氩气),增强耐压性。
需根据介质压力强度设计浮子,防止高压下瘪陷或泄漏。
密封件设计
耐高温密封材料:
密封件需选用硅胶或氟橡胶等耐高温材料,确保在200℃下仍能保持密封性能。
汽车发动机舱等高温场景建议配合硅胶密封圈防潮。
工艺改进:
采用可伐合金匹配封接技术,减少热应力导致的微裂纹风险。
玻璃封装体需通过热循环测试(如1000次-40℃至+125℃循环),确保密封可靠性。
其他注意事项
安装与维护:需记录介质实际温度,避免超设计参数使用。
信号传输:高温可能影响干簧管响应速度(温度每升高10℃,响应时间延长0.5ms),需在测量中考虑时延误差。
通过上述设计,干簧管浮球液位计可在150℃至200℃高温下稳定工作,但需根据具体工况与制造商确认参数适配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