煤泥粘性大(含水率高)易附着在传感器表面,导致复位困难,需从 “传感器清洁、复位逻辑、结构改造" 三方面解决:
传感器清洁优化:
自动清洁装置:在阻旋式叶片上方安装本安型高压气吹装置(压力 0.4MPa),报警后自动吹气 10 秒,吹除叶片表面附着的煤泥;电容式 / 超声波探头加装电动清洁刷(转速 300r/min),清理探头表面煤泥,确保复位时传感器无遮挡。
手动辅助清洁:在传感器附近设置检修门,方便维护人员定期(每班次)用刮板清理残留煤泥,避免长期堆积影响复位。
复位逻辑调整:
延长复位延时:在控制器中设置 “清理延时"(5-10 秒),报警后等待煤泥清理完成再尝试复位,避免因煤泥未清理干净导致复位失败;同时增加 “强制复位" 按钮,手动触发复位,提高灵活性。
信号判断优化:启用 “多阈值判断",复位时同时检测信号强度和持续时间,若信号强度低于报警阈值且持续 3 秒以上,判定为复位成功,避免煤泥残留导致的虚假信号影响。
结构改造适配:
传感器表面处理:在叶片、探头表面喷涂聚四氟乙烯防粘涂层(厚度 80μm),降低煤泥附着力,清理时更易脱落;阻旋式叶片采用锯齿形结构,减少煤泥附着面积。
溜槽设计优化:在传感器安装位置下方加装倾斜刮板(角度 45°),引导煤泥快速滑落,减少在传感器附近堆积,降低复位难度。
解决后,煤泥清理后复位成功率从 60% 提升至 98%,无需频繁人工干预,提高生产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