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分类

Product category

技术文章 / article 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技术文章 > UHZ-58/CFPP65 磁翻板液位计的核心配件出现 “异常磨损

UHZ-58/CFPP65 磁翻板液位计的核心配件出现 “异常磨损

更新时间:2025-09-01  点击次数: 31次

配件异常磨损会缩短使用寿命,需通过科学监测与防护延长寿命,具体方法如下:

①磨损程度监测方法:

浮子磨损监测:

外观检测:定期(每 1 个月)拆卸浮子,用目视或内窥镜观察表面磨损情况(如是否有划痕、凹陷、壁厚减薄);用外径千分尺(精度 ±0.01mm)测量浮子关键部位直径(如上下端、中间段),记录磨损量(允许磨损量≤0.5mm,超过则需更换)。

重量监测:用电子秤(精度 0.1g)测量浮子重量,与初始重量对比,若重量减少>5%(如初始 500g,现 475g 以下),说明磨损严重(如外壳被冲刷变薄);若重量增加,可能是介质黏附或颗粒嵌入,需清理后重新测量。

磁翻板磨损监测:

翻转性能检测:手动移动浮子,观察磁翻柱翻转是否顺畅(翻转响应时间>1.5s,说明存在磨损导致的阻力增加);用手轻捏磁翻柱外壳,检查是否有变形、破裂(金属外壳凹陷>0.5mm,塑料外壳裂纹>2mm,需更换)。

壁厚测量:对于金属外壳磁翻柱,用超声波测厚仪(精度 ±0.02mm)测量外壳壁厚,初始壁厚 1mm,磨损至 0.5mm 以下时需更换;塑料外壳磁翻柱可通过 “按压测试" 判断(按压后无法回弹,说明材质已因磨损老化,需更换)。

②延长磨损寿命措施:

材质升级:根据磨损类型选择耐磨材质,冲刷磨损为主的场景(如矿浆)选用碳化硅、陶瓷材质;摩擦磨损为主的场景(如导向管内壁)选用双相不锈钢、聚四氟乙烯涂层;颗粒撞击磨损为主的场景(如磁翻柱)选用金属外壳 + 缓冲层结构。

结构优化:减少配件与介质、配件间的摩擦接触面积,如浮子采用球形结构(比圆柱形减少 30% 接触面积);在易磨损部位加装 “耐磨附件",如浮子顶部加装不锈钢保护帽,磁翻柱两端加装圆角耐磨套。

运行维护优化:控制介质流速(≤1m/s,流速每降低 0.5m/s,磨损速率降低 50%),避免高速颗粒冲刷;定期(每 2 周)用高压空气吹扫导向管、导磁管,清除残留颗粒,减少磨粒磨损;根据磨损监测数据,提前更换接近磨损的配件(如磨损量达允许值的 80% 时更换),避免突发故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