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分类

Product category

技术文章 / article 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技术文章 > FTL50-AGR2AA4G5A 音叉液位计接线端子接触不良的原因有哪些

FTL50-AGR2AA4G5A 音叉液位计接线端子接触不良的原因有哪些

更新时间:2025-07-26  点击次数: 100次

音叉液位计接线端子接触不良是常见故障,通常与安装工艺、环境因素、材料特性及使用损耗相关,具体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类:

一、物理连接问题(安装与操作不当)

紧固力度不足

接线时螺丝未拧紧(如端子排螺丝、导线压接螺丝),导致导线与端子之间存在微小间隙,随设备振动(如泵体共振、管道晃动)逐渐松动,形成 “虚接"。

过度拧紧导致螺丝滑丝或端子变形(如塑料端子座开裂),反而破坏接触压力,造成接触不良。

导线处理不当

导线剥线长度过短(未插入端子孔)或过长(裸露部分未被压接),导致有效接触面积不足。

多股导线未捻紧或未使用线鼻子,散股的导线与端子接触时易出现 “点接触",电阻增加且稳定性差。

二、环境因素导致的接触劣化

氧化与腐蚀

潮湿环境(如车间冷凝水、露天安装)中,铜质端子表面易形成氧化层(CuO、Cu₂O),或在酸碱环境(如化工储罐区)中被腐蚀,导致接触电阻飙升(从 mΩ 级升至 kΩ 级)。

高温环境(如锅炉附近)加速端子金属氧化,同时可能使导线绝缘层软化,渗入端子间隙,阻碍导电。

粉尘与污染物堆积

粉尘(如水泥厂、面粉厂)或油污(如食品加工、机械车间)进入端子缝隙,形成绝缘层,尤其在高频振动场景下,污染物会逐渐填充接触间隙,导致信号传输中断。

三、电气应力与机械损伤

过流与电弧烧蚀

电源波动或电路短路导致瞬间大电流通过端子,产生电弧(电火花),烧蚀端子表面(形成凹坑、氧化瘤),破坏平整的接触界面,造成接触不良。

长期小电流电弧(如接触电阻过大时的 “微火花")会缓慢侵蚀端子,表现为接触点发黑、粗糙。

机械疲劳与振动损伤

长期处于振动环境(如往复式压缩机附近),端子与导线的连接部位因疲劳产生微观位移,导致压接处松动。

外力拉扯导线(如检修时误碰)使端子受力变形,或导线与端子的焊点断裂(焊接式端子),形成隐性断线。

四、端子自身质量缺陷

材料或工艺问题

端子采用劣质金属(如杂质过多的铜合金),导电性差且易氧化;或电镀层(如镀锡、镀金)过薄、脱落,失去防腐保护。

端子冲压工艺不良(如边缘毛刺、孔径偏差),导致与导线或螺丝的配合间隙过大,接触压力不足。

老化与磨损

频繁插拔的端子(如可拆卸式连接器)因金属疲劳导致弹片弹性下降,接触压力减弱(如插拔式端子的弹片无法紧密夹持插针)。

塑料端子座老化脆化(如长期日晒、高温),失去对金属端子的固定作用,导致接触位置偏移。

总结

接线端子接触不良的核心是 “接触压力不足" 或 “接触界面被破坏",排查时需结合环境特点(湿度、腐蚀性)、安装工艺(螺丝紧固、导线处理)及端子状态(氧化、烧蚀)综合判断。日常维护中,定期清洁端子、涂抹防氧化膏(如导电膏)、选用带防松结构的端子(如自锁螺丝端子)可有效减少此类故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