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境条件引发的电磁干扰具有频率范围广、干扰形式多样、强度变化大、具有随机性和地域性等特点,具体如下:
频率范围广:电磁干扰可覆盖整个电磁波频谱。例如,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频谱可从 100Hz 到 100MHz;工频干扰主要集中在 50Hz 或 60Hz 左右;射频、视频干扰频谱在 300KHz 至 300MHz 等。
干扰形式多样:从信号类型来看,有宽频带和窄频带干扰。宽频带干扰如雷电电磁脉冲、静电放电等,其能量分布在很宽广的频带上;窄频带干扰信号能量集中在单一频率,如一些无线电通信设备产生的干扰。从能量传输方式看,有辐射式和传导型干扰,辐射干扰可通过空间传播影响设备,传导干扰则通过导线、电缆等进入设备。
强度变化大:自然因素引发的电磁干扰强度可能高,如雷电电磁脉冲可产生峰值电流大、电场强的干扰,能损坏电子设备。而一些人为因素产生的干扰,如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干扰,强度通常相对较低,但近距离也可能对其他设备产生影响。
具有随机性:自然环境中的电磁干扰,如雷电、静电放电等,其发生具有不确定性,难以准确预测具体的发生时间和地点。
受地域和环境影响明显:不同地形地貌会对电磁波产生不同影响,山区可能因地形起伏导致信号盲区或干扰区,大型水体附近可能因水面反射造成多径干扰。城市地区由于电力设施、通信基站等众多,电磁干扰相对复杂且强度较高,而偏远农村地区电磁干扰则相对较弱。
可能具有周期性:部分人为因素产生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周期性,如电力系统的工频干扰,其频率固定为 50Hz 或 60Hz,会持续稳定存在。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产生的工频电磁场,也会随着列车的运行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特征。